当前位置:首页 > 我院动态 > 工作动态
河北省地方标准《母婴护理职业培训规范》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标准规范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

       近日,由我院主导起草的河北省地方标准《母婴护理职业培训规范》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审定委员会由河北省商务厅、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省家政行业协会、河北省标准化协会等单位专家组成,省局标准技术管理处江学斌同志出席会议并主持。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家政服务行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尤其是母婴护理服务业需求也越来越旺盛。2019年4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统计局办公室发布《关于发布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信息的通知》,一直游离于职业资格体系外却拥有巨大就业群体的母婴护理员,作为家政服务员增设工种而进入“国家队”。2019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提出将加快建立家政服务人员持证上门制度,持有月嫂证即将成为从业者们最基本的从业要求。目前母婴护理员作为专业护理产妇与新生儿的一种新兴职业,行业现状不容乐观,家庭母婴护理员的主要来源是下岗女工或进城务工人员,由于她们大多没有从事过护理工作,对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知识和专业化操作缺乏基本了解,而培训机构也存在良莠不齐、专业性不强的问题,又加之目前月嫂求大于供,所以很多月嫂属于匆忙上岗。《母婴护理职业培训规范》地方标准的制定,在标准层面科学规范了服务源头的培训管理,在母婴护理职业培训的基本要求、内容、流程、档案管理、质量评价与改进等方面进行相应规定,保证了对于初入母婴护理服务行业的相关人员服务素质、服务技能和服务能力有了依据。在遵循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国家、行业标准相关内容,编制依据充分,要求科学合理,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目前母婴护理人员素质不高、能力不强以及培训不规范的情况,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用标准规范和引领母婴护理职业培训机构的教育和管理,通过培训机构培训质量的提升,促进人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更好的应对我省母婴护理服务缺口化问题,成为满足母婴护理服务业需求、保障改善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对促进社会和谐,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院将进一步加强与省商务厅等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和合作,继续开拓家政服务标准化的研究领域,为全面开展现代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和工作基础。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