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行政审批局行政许可审批服务标准化试点 一、宏观政策 自2001年以来,国家开展了6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通过取消下放审批事项、规范行政审批权力、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能,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通过制度创新,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重塑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破除制约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发挥的体制机制弊端,减少政府对市场经济领域的微观干预,让企业和群众在创新创业中释放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向更深阶段。 2015年起,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以标准化促进行政审批规范化,先后在《十三五规划纲要》《行政审批标准化指引》等文件中做出部署,成立全国行政审批标准化工作组,从国家层面肯定了标准化将成为行政审批的技术支撑。2018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深入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实施“以标准化建设为引领 全面提高审批服务水平”创新项目,强化行政许可事项管理,规范行政审批权力运行,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二、实施背景 衡水市是全省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市。2014年以来该市自行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600余项(下放比例高达83.8%),政务改革经过不断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经济发展迫切需求相比,持续深化改革的任务仍然很严重,政务服务和行政审批中的各种顽疾依然存在,如:办证难、办证慢、程序繁琐、材料多、部门扯皮、审批不透明、不可预期等,极大的影响了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以问题倒逼改革,衡水市明确提出全面推进行政审批局改革试点工作,提升行政审批效能。 衡水市行政审批局于2018年成功申请第五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试点内容为行政许可审批服务。通过行政审批标准化试点建设,实现行政许可的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可预期,最大程度规范审批人员自由裁量权,提高审批效能,为全省政务服务改革贡献衡水方案。 三、实施路径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 衡水市行政审批局以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建设为契机,以“深化政务服务供给侧改革,推进营商环境优化”为指引,确立了“恪守标准、执行到位;规范服务、高效管理;持续改进,创新竞优”的标准化方针。 一是成立了标准化试点项目领导小组和工作办公室,领导小组下设标准化工作办公室,负责标准化试点项目日常工作。二是通过发布《衡水市行政审批局标准化工作规划》和《衡水市行政审批局行政许可审批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实施方案》,对试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三是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围绕标准化理念、原理、工作方法及其在服务提供、信息技术、管理和保障、岗位职责等方面的作用,对全体员工开展培训,提升标准化意识和能力。同时,将标准化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考核,从人力、财力、政策机制上保障了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搭建标准体系,健全工作机制 标准体系的打造,是支撑行政审批局管理、运行的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必要条件之一。衡水市行政审批局通过对法律法规、政策规划、行政审批许可服务需求和自身能力的分析,优化服务和管理过程,突出“行政许可流程标准化”“信息系统建设”“信用信息考核”“风险管理措施”等创新特色,建设了创新型现代化行政许可审批服务标准体系。 标准化试点建设期间,在河北省标准化院的指导下,梳理行政许可审批服务事项261项,共搜集整理国家、行业、地方标准50项,组织编制内部标准1585项(实施标准共计1635项)。其中,管理和保障标准102项、服务提供标准1428项、信息技术标准46项,岗位工作标准59项。 (三)引入SOP,实施深度标准化 借鉴工业企业SOP管理的成功经验,将SOP引入行政审批领域,通过对每个行政许可事项中各个环节、各项活动的关键要素的精准控制,实现行政许可流程管理标准化。将审批业务分解到最小单元,推进行政许可深度标准化工作。将审批事项按照主项、子项、情形进行分解,对每种业务情形按照输入、输出、活动、要点、角色、说明六个要素进行分解和编写。通过深度标准化工作,将所有审批人员掌握的业务进行规范整理,写到标准里,为推进前台综合受理工作提供有效支撑。通过深度标准化工作,对每一种业务情形的办理流程、办理材料、办理时限进行压减,从而简化审批。比如一个审批事项,新办情形属于审慎审批事项,但延续、变更情形可以简化为一审一核或审核合一。 (四)引入风险管理,增强实施实效 衡水市行政审批局积极探索“一枚印章管审批”模式下的风险管理体系,形成系统的风险管理流程。一是建立了以“四分离”为基础的标准化审批流程,实行审批与受理分离、审批与现场勘察分离、审批与中介服务分离、审批与制证分离,建立了从一窗受理到中介服务、现场勘查、制证送达、案卷归档全流程的标准体系。二是建立风控平台,对跑办次数、补正补齐、不予许可、不予受理、满意度评价等数据进行重点监控,对多次取号、多次补正补齐等异常数据进行及时督导核查。三是将MOR风险控制理论引入流程管理,对审批中各项活动风险能够有效识别和科学应对。四是建立了自动巡查系统,实现了对审批人员全过程实时音频、视频记录,能够自动识别风险。 (五)加强统筹宣贯,实施全流程标准化 衡水市行政审批局对员工的培训、引导贯穿整个标准化试点建设的过程,同时加大标准编写、标准执行等培训的力度,增强了员工的标准化意识及素质,并形成了自上而下督导,自下而上实施的机制。在岗位工作标准的编制、实施、监督上,实现了人人参与、扎实推进,做到了上岗有标准,下岗有依据。此外,还创建了标准文档管理系统,员工可通过平台查阅和学习相关标准,全局的标准化工作氛围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实施成效 (一)优化整体工作秩序,提升服务办事效率 针对行政审批局这一新兴组织模式面临的各项风险和挑战,运用标准化的理念和方法,“以标准化促进规范化、以标准化规范自由裁量、以标准化提升服务效能”,积极推进行政许可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可预期,努力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无差别、高效优质的政务服务。同时,积极探索“一枚印章管审批”模式下的工作路径,为全省政务服务改革贡献衡水方案。 通过试点建设,衡水市行政审批局利用标准化工作思路和方法,实现了工作环节的无缝衔接,建立了稳定有效的工作秩序,解决了业务服务过程中的难点和盲点,审批耗时大大缩短,企业和群众满意率不断提升。 (二)推动服务的智能化、精细化和有效化 衡水市行政审批局通过标准的实施,为流程梳理、业务识别、文件整理等大量基础性工作提供了相关依据,为推进“一窗综合受理”改革奠定了基础。依托标准化管理流程,对传统接件模式进行改革,实行“一窗受理”政务服务新模式。在行政审批过程中,采用“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工作模式,实现让办事群众“只跑一个窗口,只取一次号,只交一次材料,办成所有事”。 (三)提升员工综合素质,营造标准化工作氛围 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衡水市行政审批局通过标准编制、标准实施、监督检查等工作,培养了一批素质高、主动性强的标准化人才队伍。在推行标准化过程中,建立健全了岗位工作标准,让每个岗位有了“紧箍咒”,基本杜绝了“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现象;在窗口服务方面,工作人员统一亮牌、配证上岗、热情服务;在事项办理方面,每个事项都有明确、清晰、条理的工作流程,责任部门、办理条件、受理范围、申请材料、办理时限等一应俱全。标准的实施大大减少或避免了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实现了由经验型服务向标准化服务、由“人治”到体系化管理的转变,大幅提升了政务服务规范化水平。 开展标准化试点建设以来,衡水市行政审批局先后获得了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河北省先进集体”、全国206家单位参评的“全国优秀政务大厅服务优化奖”、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的“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四)在领域内标准化工作影响力不断提升 衡水市行政审批局结合我局标准化试点建设过程中的实践,发布《市县级行政审批事项业务流程编制通则》地方标准,提出了省内市县级行政审批局业务流程编制的格式、方法等,填补省内行政审批许可服务相关业务流程编写相关标准的空白,在全国政务服务领域具有创新性、领先性。凭借领域内的标准化经验积累,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相关领导先后前来考察交流。